• 區劃代碼:430621000000
    地名由來: 

    歷史沿革:岳陽古為三苗之地,春秋屬楚,為麋、羅等楚附庸國地。魯定公五年(前505年),楚昭王派孫王由于筑麋城,城址在今岳陽市區,為縣境內筑城之始。漢屬長沙國下雋縣。三國屬吳。晉太康元年(280年),析下雋縣西部建巴陵縣,轄今岳陽市區及岳陽、臨湘等縣地,縣治在今岳陽樓一帶,屬長沙郡。元康元年(291年)分長沙郡的下雋、蒲圻、巴陵、吳昌四縣置建昌郡,郡治設巴陵縣城(今岳陽市區)。自此,巴陵縣城一直作為郡、州、路、府、道等治所。東晉咸康元年(335年)廢建昌郡。巴陵復屬長沙郡。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分長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雋縣,江陵郡的沙陽縣置巴陵郡。梁,立巴州,領巴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巴陵郡為巴州;十一年改巴州為岳州,是為稱岳州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岳州為巴州;六年復為岳州;天寶元年(742年),岳州再改巴陵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巴陵郡為岳州,巴陵縣隸屬亦隨巴州、岳州、巴陵等州、郡名稱變更而變換。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楚王馬殷于巴陵縣東北境王朝場。宋淳化五年(994年),王朝場升為縣,至道二年(996年)改王朝縣為臨湘縣,與巴陵縣同屬岳州巴陵郡。元屬岳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屬岳州府;九年(1376年),府降為州;十四年(1381年)復稱岳州府,轄巴陵縣至清。1912年2月,裁巴陵縣,留岳州府;1913年,廢岳州府,復巴陵縣,改稱岳陽縣,為岳陽縣名之始,屬武陵道,道署駐岳州。1916年武陵道改為湘江道。1936年廢道制,岳陽縣直屬湖南省。1937年隸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區署設岳陽縣城。1949年7月20日,岳陽縣和平解放,屬長沙專區區署設岳陽縣城。是年8月區署遷至湘潭市。1952年9月,長沙專署改名湘潭專署,岳陽縣隸屬湘潭專署,1960年7月,析岳陽縣城廂鎮行政區域為岳陽市,由縣代管。1962年撤銷岳陽市,轄地復歸岳陽縣。1964年10月,劃岳陽、平江、臨湘、湘陰、化容、汨羅6縣成立岳陽專署,署所設岳陽縣城。1975年12月,恢復岳陽市,與岳陽縣同屬岳陽行政公署管轄,定榮家灣鎮為岳陽縣政府駐地。1981年10月,撤銷岳陽縣建制,并入岳陽市,隸屬岳陽地區。1983年3月,岳陽市升為省轄市,恢復岳陽縣建制,隸屬岳陽市。11月,縣治遷榮家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