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qū)劃代碼:430500000000
    地名由來:《元和郡縣志》卷29邵州邵陽縣:“在邵水之陽,故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春秋時為楚黔中地。戰(zhàn)國末為秦長沙郡地。西漢為長沙國、零陵郡和武陵郡地。東漢為長沙郡、零陵郡和武陵郡地。三國為昭陵郡(與西漢時設(shè)置的昭陵縣同城而治,治所在今邵陽)和武陵郡地。西晉為邵陵郡和武陵郡地。南朝梁為邵陵郡和南陽郡地。隋為潭州(長沙郡)的邵陽縣(并原邵陵郡所轄各縣為一縣)和沅陵郡地。唐為邵州(邵陽郡,治所即今邵陽)地。北宋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為邵州和武岡軍(治所在今武岡縣城)地。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為寶慶府和武岡軍地。元為寶慶路和武岡路地。明初為寶慶府和武岡府地,旋為寶慶府和靖州綏寧縣地。1913年裁寶慶府改寶慶縣。1914~1922年為湘江道和辰沅道綏寧縣地。1937年為第六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駐邵陽)和第七行政督察區(qū)綏寧縣地。1940年為第六行政督察區(qū)和第十行政督察區(qū)綏寧縣地。1949年為邵陽專區(qū)(專員公署駐邵陽)和會同專區(qū)綏寧縣地。1950年由邵陽縣析置邵陽市,屬邵陽專區(qū)。1952年為邵陽專區(qū)和黔陽專區(qū)(曾名芷江專區(qū))綏寧縣地。1953年邵陽市改為省轄市,由邵陽專署領(lǐng)導(dǎo)。1958年為邵陽專區(qū)。1968年改邵陽地區(qū)。1977年邵陽市升為省轄地級市,余為邵陽地區(qū)和部分漣源地區(qū)地。1986年撤銷邵陽地區(qū),所轄各縣劃歸市管。國務(wù)院1997年8月29日批準撤銷邵陽市的東區(qū)、西區(qū)、郊區(qū),調(diào)整設(shè)立邵陽市雙清區(qū)、大祥區(qū)、北塔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