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131124000000
    地名由來:漢高帝(劉邦)始置饒陽縣,因地處饒河北岸而得名。據《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在饒河之陽”,故名!蹲x史方輿紀要》卷14真定府晉州饒陽縣:饒河“縣西南三十里;蛟唬罕句镢Я,昔時引而北注,合于易水。魏武開平虜渠,饒河為滹沱河所奪。今所存者,上流之余水耳。志云:饒河東注于滹沱,漢以此名縣”。(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春秋屬齊國,戰國歸趙,秦屬鉅鹿郡。漢高帝(劉邦)始置饒陽縣,因地處饒河北岸而得名。屬幽州涿郡。漢高祖十年(前197年)以今饒陽南部、深縣北部、西北部地置樂鄉縣。東漢初樂鄉省入饒陽縣。改屬冀州安平國。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改屬博陵郡,魏晉因之。北齊天保五年(554年)饒陽縣治由漢縣城(今故城村)遷至魯口城(今固店村)。隋開皇三年(583年),饒陽改屬定州。開皇十六年(596年)析饒陽置安平、蕪蔞二縣,同屬深州。大業二年(606年)廢蕪蔞縣入饒陽,復屬定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屬河間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析饒陽置蕪蔞縣,同隸深州。唐貞觀元年(627年)省蕪蔞縣入饒陽,屬瀛州。唐先天二年(713年)分饒陽、鹿城(今辛集市)界置陸澤縣。同年復置深州于魯口城,饒陽屬之。天寶元年(742年)改深州為饒陽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復改饒陽郡為深州,州治由饒陽魯口城遷至陸澤縣城(今深縣舊州村),饒陽仍屬之,五代未改。宋初饒陽縣仍治魯口城,后徙于今治,亦屬深州。金代因之。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廢深州,饒陽改屬南平州。元太宗七年(1235年)更隸深州。元太宗十年(1238年)饒陽改隸鼓城等處軍民萬戶所。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改屬晉州,明至清初因之。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6月饒陽改屬直隸深州。1913年饒陽始屬直隸省范陽道。1914年范陽道改名保定道,饒陽縣仍屬之。1928年饒陽直屬河北省。1937年5月屬河北省第十行政區。1938年5月饒陽屬冀中區。同年9月饒陽屬冀中區第一行政區。同年秋后,饒陽屬冀中區第一專區。1940年夏秋,饒陽改屬冀中區第九專區。1944年6月,改屬晉察冀邊區第八專區。同年10月10日,屬冀中區第八專區。1945年5月饒陽縣王屯村并入安平縣,安平縣武茂營村并入饒陽縣。后兩村各歸屬原縣。饒陽縣曲呂、幡桿、務勝口3村劃歸肅寧縣。1949年5月31日饒陽屬冀中區第九專區。1949年8月1日屬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4月24日改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1958年3月又改屬滄縣專區。同年4月28日撤銷滄縣專區,饒陽改屬天津專區。12月20日撤銷饒陽縣,并入獻縣,改屬天津市。1960年3月原饒陽轄域大部并入深縣,屬石家莊專區。1961年7月析深縣置安平縣,原饒陽轄域歸安平縣,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1日恢復饒陽縣建制。同年6月27日復置衡水專區,饒陽屬之。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仍轄饒陽縣,至今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