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130433000000
    地名由來:春秋屬晉國冠氏邑。戰國屬趙國,因城北七里有陶丘、趙置館于其側而得名,秦屬東郡!对涂たh志》卷16魏州館陶縣:“陶丘在縣西北七里!稜栄拧吩唬涸俪蔀樘涨。趙時置館于其側,因為縣名!保ㄖ袊孛Z源詞典)

    歷史沿革:春秋屬晉國冠氏邑。戰國屬趙國,因城北七里有陶丘、趙置館于其側而得名,秦屬東郡。西漢始置館陶縣,屬魏郡,東漢因之。三國魏時,改屬陽平郡、兩晉因之。十六國之后趙時期,徙陽平郡治于館陶城,館陶縣仍屬陽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分陽平郡置屯州,遂屬屯州。隋大業二年(606年)廢屯州,改屬魏州,次年魏州改為武陽郡,轄館陶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屯州,館陶縣仍屬之。貞觀元年(627年)廢屯州,館陶還屬魏州。天寶元年(742年)魏州改為魏郡,仍轄館陶縣。至德二年(757年)魏郡復為魏州,館陶縣仍屬之。大歷七年(772年)館陶縣改名為永濟縣,不久又復故名。宋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金代因之。元代屬中書省東平路,至元初年遙屬濮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屬山東省東昌府,三年三月廢縣,不久即復置,仍屬東昌府。弘治二年(1489年)改屬臨清州。清屬山東東昌府。1912年東昌府廢,改屬濟西道,1914年,濟西道改為東臨道,仍屬之,1928年廢道,直隸于山東省,1936年屬山東省聊城專區。1937年7月屬冀南區。1941年8月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二專區。1945年屬冀南區一專區。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區一專區。1949年8月1日,歸河北省邯鄲專區。1952年11月7日,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1953年1月,改屬聊城專區。1958年12月,并入冠縣。1961年7月,恢復館陶縣建制。1965年1月,以衛運河為界,將原館陶縣河東地區劃歸山東省,河西部分仍名館陶縣,改屬河北省邯鄲地區。國務院1993年6月19日批準撤銷邯鄲地區,此縣劃歸邯鄲市管轄。

    館陶縣歷史悠久,建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西漢置館陶縣,屬魏郡, 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趙置驛館于其側,故名館陶。歷史上曾經有四位公主以館陶為封號, 為著名的是漢武帝姑姑兼岳母的館陶大長公主。

    館陶縣人杰地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賢士哲人。如盛唐名相魏徵、 民族英雄范筑先; 新中國省、部領導原國家石油工業部部長宋振明、原國家煤炭工業部部長肖寒、原四川省省長魯大東、原國家勞動人事部副部長焦善民; 當代著名詩人、作家雁翼、著名漆畫家喬十光等。

    館陶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邯濟鐵路橫貫東西,濟館高速公路直達縣城。106、309兩條國道在縣城通過。

    館陶縣是一個農業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35%。館陶是中國蛋雞之鄉,蛋雞產業是主導產業,蛋雞存欄1800萬只,蛋雞養殖業產值8.03億元,來自蛋雞養殖的農民人均純收入902元, 占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為33.2%。全縣蔬菜面積13.5萬畝,其中棚室蔬菜面積4.5萬畝,無公害蔬菜面積5萬畝,是全省蔬菜產業重點縣,被命名為河北省蔬菜之鄉。全縣速生豐產林面積10.4萬畝。

    館陶縣縣屬工業企業43家,主要有食品、釀酒、鑄造、制藥、棉紡等5大行業,東龍黃金酒、醬包瓜,防盜消噪音井蓋,黑陶等一批名優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館陶縣民營企業6503家,個體工商戶6141戶,從業人員31284人, 占全縣農業人數12%以上。實現總產值33億元,增加值7.9億元,實繳稅金4022萬元。涌現出了洪源紡織、付合種雞孵化、遠大輪胎、金翔、 民旺飼料等一批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其中洪源紡織公司總投資1.2億元,現有汽流紡紗機19臺,年產棉紗1800噸。

    館陶縣市場建設力度較大。5年來投資近4億元建成了金鳳市場、陶山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金龍建材市場等一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全縣各類市場交易額40多億元。金鳳市場總投資1.6億元,是農業部定點市場, 國家九部委命名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日均銷售鮮蛋500噸、蔬菜600噸。 “金鳳”牌鮮蛋銷售全國各大中城市,年交易額28.6億元。

    縣城城區面積6.5平方公里,城區有5縱6橫11條街道,建設了街心公園、體育場、文化廣場等,實現了綠化、亮化、美化、凈化。1996年以來,我們縣城建設共投資7億元,改造、新修縣城道路2.344萬米,道路面積76.85萬平方米?h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衛生縣城”。今年6月份順利通過河北省創建首批優美小城鎮驗收。1998年至2003年連續六年獲得河北省“燕趙杯”城市容貌綜合整治競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