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420500000000
    地名由來:據彭質均《宜昌小志》(載《方志月刊》1935年第4期)說:“宜昌為東晉新置之縣,與夷陵縣并立,斯時之宜昌城,在今城西約百里江之右岸。因其為由夷陵析置,故就‘夷’字之音,略變而為‘宜’之,……而又審其形勢重要,理宜昌達,乃于‘宜’字之下置一‘昌’字,而成宜昌!保ㄖ袊孛Z源詞典)

    歷史沿革:周為楚、夔二國地。春秋屬楚。秦、漢南郡地。東漢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為宜都郡。南朝梁置宜州。西魏改拓州。北周改峽州。隋大業初改夷陵郡,屬荊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改峽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為夷陵郡。宋為峽州夷陵郡。元置峽州路。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為夷陵州。清初諱“夷”字,改夷陵州為彝陵州。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為宜昌府。1914年屬荊南道。1921年屬荊宜道。1932年設第九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設第六行政督察區。1949年設宜昌專區。1955年撤枝江并入宜都。1958年原省轄宜昌市劃歸宜昌專區。1959年改設宜都工業區。1961年復為宜昌專區。1962年復置枝江縣。1970年改稱宜昌地區。1971年神農架林區劃入。1972年改由省直轄。1979年宜昌市復由省直轄。1984年改長陽、五峰2縣為土家族自治縣。1987年撤銷宜都縣,改設枝城市(縣級)。1988年撤銷當陽縣,改置當陽市(縣級)。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枝城、當陽市為省轄,由宜昌市代管。國務院1992年7月6日批準撤銷宜昌地區,將原宜昌地區所轄的宜昌縣、枝江縣、興山縣、遠安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劃歸宜昌市管轄,原宜昌地區所轄的枝城市、當陽市由省直轄,1995年二市劃歸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