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qū)劃代碼:510321000000
    地名由來: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榮州降為榮縣,屬嘉定州管轄。從此。榮州未再復置,榮縣縣名,自此開始!对涂たh志》卷33榮州:“取榮德山為名。”今縣因榮州為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西周為周榮公封國,戰(zhàn)國初期為蜀國地。秦滅蜀國后,兩漢至西晉時期。榮境屬犍為郡南安縣。東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時,分南安縣東部設立冶官縣,直到劉宋和南齊、梁代、隋初。冶官縣廢,榮地設大牢縣。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在今縣城設立大牢鎮(zhèn),十三年(593年)改大牢鎮(zhèn)為大牢縣。時榮境全屬大牢縣,隸屬資州(資陽郡)。隋煬帝大業(yè)十一年(615年),復設咨官縣。隸屬犍為,治所設在今縣西來牟鎮(zhèn)。時榮境屬大牢,咨官各一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劃隋資陽郡的大牢,威遠二縣于公井(今貢井)。置榮州。隸屬劍南道。轄大牢、威遠、公井三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大牢縣設置旭川縣?h署設在今縣城。貞觀六年(632年)。榮州治所公井遷大牢,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榮州治所由大牢遷到旭川縣城。從此,榮縣城便成了歷代州、郡、府、路、縣治所署的地方。玄宗開元六年(713年)。榮州設置都督府,轄十州。天寶元年(742年),榮州改為和義郡。肅宗乾元年(758年),廢和義郡復設榮州。隸屬劍南東道,轄旭川、資官、應靈、威遠、公井、和義6縣。五代時期至宋朝。沿襲唐制。英宗治平四年(1061年),改旭川縣名為榮德縣。光宗紹熙六年(1190年)。榮州改為紹熙府。統(tǒng)領6州、20縣、152鎮(zhèn)。府治所設榮德縣(即今榮縣城)。理宗寶祐元年(1258年)。紹熙府廢。元朝初期,蜀國戰(zhàn)亂。榮州建制幾經(jīng)變化,到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年)時。順帝詔立為紹熙府軍民宣撫司、管轄4州、5縣、巡檢司13處,司治所仍設榮德縣。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榮州降為榮縣,屬嘉定州管轄。從此。榮州未再復置,榮縣縣名,自此開始。清代沿襲明代建制,乾隆時期,建鄉(xiāng)轄保,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同年9月25日(陰歷八月初四),榮縣宣布獨立,成立榮縣軍政府(在今人民政府內(nèi))。1912年,在省、縣之間設道,榮縣隸屬建昌道管轄,并將榮縣軍政府更名為榮縣公署。1935年改道為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榮縣隸屬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并將榮縣公署改為榮縣縣政府。1949年12月6日成立榮縣人民政府,屬川南行署內(nèi)江專區(qū)管轄。1978年4月,榮縣由內(nèi)江地區(qū)劃屬自貢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