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513330000000
    地名由來:“德格”,藏語意為“四部為十善”,為元代初帝師八思巴賜以德格家族薩迦名僧四郎仁清的個人名譽稱號,此后依次演變為德格土司家族族號,土司轄區地名稱謂,以致縣名。據《地學雜志》1914年第6號載《擬改各省重復縣名呈文并批》稱:“該縣原就德格土司改流,縣治在龔埡地方,適居德格之中!笨h因德格土司為名!暗赂瘛,藏語意為“昌盛”。(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德格”,藏語意為“四部為十善”,為元代初帝師八思巴賜以德格家族薩迦名僧四郎仁清的個人名譽稱號,此后依次演變為德格土司家族族號,土司轄區地名稱謂,以致縣名。德格古為藏族 早6族之一的“董族”聚居地,東漢屬白蘭,隨屬附國。唐貞觀十二年(638年)以后,德格屬吐蕃所轄的下多康六崗的色莫崗地區。北宋、南宋時期,德格屬格薩爾所建的嶺國轄地。元初,中央朝廷統一藏區后,在境內實行土司制,設“朵甘思田地里管軍民都元帥府。下置都元帥、鎮撫、宣慰司、招討使等土官治理,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在德格俄支置“朵甘衛指揮使司”,洪武七年(1374年),升朵甘衛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詔置僧官贊善王、宣慰司,招討司、萬戶、千戶等土官治理。明末清初,德格土司迅速擴張家族政治勢力。擁有今德格、石渠、白玉、江達,加上原鄧柯縣共5縣地轄區。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庭封德格土司為安撫司,隸打箭爐廳。雍正十年(1732年),升德格土司為宣慰司,轄25個農業宗(縣)和43個牛場部落。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德格土司轄區、改土歸流”,將原土司轄區劃為登科府。德化州、白玉州、石渠縣、同普縣5部分,委派流官治理,德化州隸邊北道登科府。1913年,廢州改縣,德化州更名德化縣。1914年,改名德格縣,隸川邊特別行政區。1918年,西藏地主政府控制德格,置以軍代政的“德西”機構管轄原土司轄區。1932年,川軍收復德格,置縣政府,隸西康政務委員會,1939年,隸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6月9日后,隸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西康省與四川省合并,德格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78年,撤銷鄧柯縣,原鄧柯縣3區、8鄉劃入德格,縣政府駐德格更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