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513335000000
    地名由來:據《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地名》:巴塘“西番語:巴,乳牛也。地為廣甸,多牛群孳乳處,故名”。另據1986年版《巴塘縣地名錄》說:“巴塘”藏語意為“綿羊志壩”,含“吉祥”之意。據傳古時有一只神羊在大壩上叫了幾聲巴,人們遂以其聲音作為地名。藏族民間傳說中都把綿羊的叫聲視為吉祥。(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巴塘,古為部落之地。周漢戎、秦稱西羌。漢系白狼國。唐乾封二年(667年),白狼國被西藏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贊普松贊干布消滅。巴塘即屬吐蕃管轄。唐乾符四年(877年),吐蕃王朝被唐帝國摧毀后,唐朝在康區設黎州都督府。巴塘隸之羈縻。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蒙古兵征服南詔,西南各地歸屬。巴塘也在其列。元代朝庭對藏區實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巴塘屬“吐蕃(指青海)宣慰司”碉門黎雅長河西魚通寧遠六安撫司管轄。明代,朝庭將“吐蕃宣慰司”裁撤,轄地改為“衛”,并置“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撫司”管轄包括巴塘在內的整個康藏地區,明隆慶二年(1568年)至崇禎十二年(1639年),云南麗江土知府納西族木氏土司攻占巴塘。置巴塘于云南麗江土知府管轄。明崇禎十二年底(1639年),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率兵南下打敗木氏土司。巴塘轉隸青海固始汗統治。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西藏達賴占領巴塘,巴塘又屬西藏轄區?滴跛氖辏1703年),西藏拉藏汗和五世達賴置矛巴(地方管理官員。俗稱巴德哇。漢族稱營管)于巴塘?滴跷迨四辏1719年)五月,定西將軍噶爾弼的副將岳鐘琪進軍西康路過巴塘。巴塘矛巴投降,并隨軍招撫乍丫察木多,洛宗隆等地。至此,巴塘屬清朝管理。雍正六年(1728年),因軍務需要,清朝在巴塘設糧臺。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撫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在巴塘改土歸流。并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置巴安縣,是為巴塘建縣之始;同年七月升為巴安府。隸屬康安道。1913年,尹昌衡廢府、廳、州制。巴安府遂改為巴安縣。屬邊東道。1914—1924年屬川邊特別政區;1925年,屬西康屯墾署;1928年屬西康特別區政務委員會。1935年巴安縣屬西康建省委員會管轄。1939年元月1日,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后,巴安縣屬西康省第五督察區。1950年8月1日,成立巴安縣臨時人民政府,隸屬西康省康定軍管會,11月屬西康省康定藏族自治區。1951年3月,巴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0月。巴安縣改為巴塘縣。1955年,西康省撤銷,巴塘縣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