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623021000000
    地名由來:北周置▉潭縣,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名臨潭縣。唐為洮州治。唐末陷于吐蕃,號臨洮城。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收復,仍改為洮州。故治即今臨潭縣。明置洮洲衛,移治今縣東70里新城。清設洮州廳,1913年復改臨潭縣。1953年遷治舊城。(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商、周時,臨潭為古雍州所轄。秦始皇統一六國,設置郡縣,臨潭為隴西郡臨洮縣(今岷縣)轄地。漢代,仍以臨洮名之。西晉惠帝于292年置洮陽縣(臨近洮河而得名),隸屬秦州。自西晉永嘉之亂至十六國末,被吐谷渾占據,為河州(今臨夏)洪和郡蕈川所縣所轄。南北朝時天嘉二年(561年)二月,周遣大使巡查天下,于洮陽城(今城關附近)首次設置洮州,隨之又置洮陽郡汛潭縣。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改汛潭縣為臨潭縣。唐貞觀十三年(639年)為隴右道洮州臨潭縣。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為隴右道臨洮郡所轄。安史之亂,隴右棄之不守,洮地陷于吐蕃,號洮州為臨洮城。天寶十三年(754年)三月,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敗吐蕃,復河源九曲,臨潭得以復靖。五代時期,臨潭繼為吐蕃控制,至后唐長興四年(933年)歸順后唐,升洮州為保順軍。北宋初為吐蕃瑪爾晉▉所占,仍稱臨洮。大觀二年(1108年)四月,童貫統治官辛淑獻、馮灌等復洮州,再改臨洮為洮州,歸秦鳳路轄。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為金所占。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四川宣撫使吳▉部將曹休收復洮州,為臨洮路隸屬。嘉定十二年(1219年),臨潭為蒙古兵所占,直至宋滅。元初歸宣政院轄,屬吐蕃宣慰司統領,置洮州,下領可當縣(今臨潭縣新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一月,于舊城(今城關)置洮州軍民千戶所,隸河州衛。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戡平十八族叛蕃,奉帝諭筑城于新城,升洮州軍民千戶所為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隸陜西都司。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衛為洮州廳,隸屬甘肅省鞏昌府。1913年,改洮州廳為臨潭縣,屬蘭山道轄。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十二師長征途經并占領臨潭,在新城成立了蘇維埃政府。1938年,甘肅省調整行政督察區,劃臨潭為第一督察區隸屬。1949年9月27日在新城成立了臨潭縣人民政府,為岷縣專區管轄。1950年劃入臨夏專區(現臨夏回族自治州)管轄。1953年劃歸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