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542125000000
    地名由來:“丁”藏語意為“臺地”、“高地”,“青”意為“大”!岸∏唷币鉃椤按笈_地”,系以地形命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丁青”藏語意為“大臺地”,古稱“窮布”,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唐代屬吐蕃,元朝時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明朝屬蒙古王東宮武藏統治。原有六十個族(部落),后來劃出二十五個給青海玉橋,余下的三十五個,逐漸演變為四十二族。蒙古王東宮武藏死后,其妻將索宗地區的三族獻給達賴喇嘛。剩下的稱霍爾三十九族,清順治四年(1647年)起由清政府管轄。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委派家加瑾為三十九族“基巧”的總管,直屬清朝理蕃院夷情衙門管理。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由清駐藏大臣直接管轄。1906年,督辦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進入三十九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1912年,藏政府趁辛亥革命之機,將清政府駐藏官員昂保殺死,并將該地區分為上、下三十九族,上三十九族歸黑河管轄,下三十九族歸昌都管轄。此后,下三十九族地區成為西康省的一部分。1916年,復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940年,藏政府又將三十九族地區分別劃為丁青、色扎、尺牘、巴青、索宗、比如、聶榮、嘉黎、沙丁、邊壩等十個宗,實行宗本制,各宗本由拉薩直接委派。色扎宗由嘎貢布、扎色本兩個百戶統管,并委派專人管理三塔地區(即:羊塔、木塔、布塔),直至1950年。由于特定的歷史演變,使三十九族地區形成了以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各宗教派系和大小頭人分別割據的狀態,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1951年8月成立了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駐三十九族地區第一辦事處(亦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十九族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h址也由丁青卡遷至佳木塘,管轄10個宗,并相繼向各宗派了軍事代表。各宗原藏政府委派的宗本及其所屬各級政府公務人員,繼續行使職務。各宗成立了宗解放委員會。第一辦事處和各宗解放委員會于1959年4月撤銷。同年5月,丁青、色扎、尺牘三宗合并建丁青縣?h府駐地現為丁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