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441882000000
    地名由來: 

    歷史沿革:連縣,春秋戰國時屬楚。秦時屬長沙郡。西漢初(前206年)始建桂陽縣,屬桂陽郡。三國時歸屬吳國始興郡。晉太康期間(280-289年)隨始興郡歸屬廣州。永嘉年間(307-312年)屬湘州。南北朝劉宋時由湘州分出,析為小桂郡。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又稱陽山郡。隋開皇十年(590年),廢郡置連州。大業初(605年),改熙平郡,轄桂陽、陽山、連山、宣樂、游安、熙平、武化、桂嶺、開建九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復連州,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稱連山郡,屬嶺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又復名連州,隸屬湖南道,轄桂陽、陽山、連山三縣,大歷三年(768年)改隸廣州管轄。宋開寶四年(971年)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連州為路,隸湖南道。大德年間(1297-1307年)撤銷路的建制,復稱連州,轄連山、陽山兩縣,隸屬英德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銷州制,連同陽山并入連山縣,屬韶州府。次年,改稱陽山縣,屬廣州府。十四年(1381年),復置連州,轄陽山、連山兩縣,仍屬廣州府。清初沿用明制,至雍正七年(1729年),升為直隸州,轄連山、陽山二縣,直隸廣東布政司。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劃出連山,連州只轄陽山縣。1912年全國廢州立縣,連州改稱連縣,屬嶺南道。1920年廢道,連縣直屬廣東省管轄。1958年11月,連縣、連南、連山、陽山四縣合并為連陽各族自治縣。1960年10月1日,劃出陽山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1961年10月15日,又劃出連山、連南,復名連縣至今。******1994年4月22日批準撤銷連縣,設立連州市(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