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110107000000
    地名由來:因境內石景山得名!度障屡f聞考》引明萬歷間許用賓《重建石景山玉皇殿碑略》稱:“京西四十里許山曰石經,又云濕經,亦名石景,燕都第一仙山也!薄锻鹗痣s記》卷4《山川》兼收石景山、石經山之名,并曰:“以山多石,故云!保ㄖ袊孛Z源詞典)

    歷史沿革:1950年為第十五區。1952年更名石景山區。1958年并入豐臺區。1963年析出設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復置石景山區,因境內石景山得名。

    北京市石景山區歷史悠久, 早的居民聚落點的形成已無可考,但據歷代史籍,記載有當今石景山村落地點、關聯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可上溯至公元前311年(周赧王4 年),由此可知,在北京建城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石景山區的人文歷史,至少也有2200多年了。殷商時期,“復舜幽州之名”,此地屬幽州。

    武王滅殷后,封召公于燕國,北京地區始建燕都城和薊都城,此地先后是薊國都城和燕國都城的屬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分封,以郡縣治天下,今北京城區為廣陽郡,薊城是廣陽郡首府,此地屬廣陽郡薊縣。西漢以來,又多次在北方建燕國、封燕王,治所仍在薊城。 東漢以來,復置廣陽郡,此地屬廣陽郡薊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分裂、割據、遷徙、混戰 突出的時期之一,薊城地區處于矛盾的交匯處,成為各個“燕王”爭奪、盤踞之地。唐天寶年間,分薊縣西境為廣平、廣寧二縣,此地屬廣平縣境。

    民國時期,此地先屬京兆宛平縣,民國17年(1928年),民國政府遷南京,北京改名北平,置北平特別市,19年(1930年)又降為北平市,今石景山區北部為北平特別和北平市西郊之一部,大部分區域仍屬宛平縣。至解放前夕,本區北部屬北平市郊五區,東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一區。

    1948年12月,石景山地區解放,建立人民政權,1949年,為北平市第27區,后改為北京市第19區,50年,為北京市第1區,1952年9 月,改稱石景山區。在此期間,周邊村落間有向臨區劃入劃出之變化。1958年5月,隨著北京市區域的擴大,撤銷石景山區建制,其轄地分別劃歸相鄰的豐臺區、海淀區和門頭溝區。1963年7月,為了試行大中型企業的生活福利事業由地方政府統一管理,恢復了石景山區的行政區劃,成立了區級建制的石景山辦事處。 1967年8月,正式恢復了石景山區的建制。

    2005年,石景山區轄9個街道:魯谷街道、八寶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蘋果園街道、金頂街街道、廣寧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 133個社區。年末戶籍人口3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