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130423000000
    地名由來:西晉建興二年(314年)為避愍帝諱,改鄴縣為臨漳縣,因其北臨漳水,故名!洞竺饕唤y名勝志·河南彰德府志勝》卷5臨漳縣:“以臨漳水為名!保ㄖ袊孛Z源詞典)

    歷史沿革:臨漳縣古稱鄴地,春秋時齊桓公筑鄴城,鄴之名始于此。戰國時屬魏。秦屬邯鄲郡。漢置魏郡領鄴縣。東漢末(220年)屬冀州。西晉建興二年(314年)為避愍帝諱,改鄴縣為臨漳縣,因其北臨漳水,故名。東晉十六國時,復名鄴縣。南北朝時分鄴縣并轄內黃、斥邱、肥鄉地置臨漳縣,屬司州魏郡。北周、隋、唐、宋均屬相州。元、明、清先后屬彰德衛、彰德路、彰德府。1912年屬河南省河北道。1924年廢道直屬河南省。1932年屬河南省第三區安陽督察專區。1938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三專區。1949年屬河北省邯鄲地區。1958年并入磁縣。1961年復置臨漳原建制,仍屬邯鄲地區。國務院1993年6月19日批準撤銷邯鄲地區,此縣劃歸邯鄲市管轄。

    臨漳縣在省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扭住經濟建設中心,持續實施“對外開放和項目建設年”,扎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建設、企業改革改制、民營經濟發展、城鎮建設與管理等項重點工作,加大對外開放、優化環境、維護穩定工作力度,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全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保持了健康、快速、協調發展。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54490萬元(可比價),同比增長15.8%;其中一產增加值119894萬元,同比增長8%;二產增加值134475萬元,同比增長23.6%;三產增加值100121萬元,同比增長16.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6096萬元(可比價),同比增長20.1%。工業總產值316656萬元,同比增長32.8%;入統工業總產值40491萬元、增加值857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 38.2%、47.8%。民營經濟營業收入1054176萬元、增加值267726萬元、實現利潤66746萬元、上繳稅金11760萬元(包括縣外部分),同比分別增長40.1%、40.2%、35.4%、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9754萬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109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 51.2%、61.3%。財政收入6233萬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7.8%。實際利用外資516.3萬美元,同比增長11.1%;外貿出口總值121萬美元,同比增長3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953萬元,同比增長13%。金融機構存款余額 212147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106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5%、7.1%;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17278萬元,同比增長0.7%。糧食播種面積107萬畝(復種),總產量48.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5%、4.8%。農民人均純收入3602元,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9916元,同比分別增長11.9%、15.8%。

    臨漳縣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科教興村示范縣、科技工作先進縣、科技進步縣、糧食生產先進縣、糧食生產百強縣、優質小麥基地縣、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示范縣、獺兔養殖基地縣、桃產業十強縣、中國蟠桃之鄉和河北省沼氣綜合利用示范縣、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先進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縣、縣域特色經濟示范縣、普九工作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