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劃代碼:230128000000
    地名由來: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吉林借地的崇古爾庫站(即三站)置大通縣,以大通河得名。光緒三十四年改隸黑龍江省。1914年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改名通河縣,徙今治。(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歷史沿革:遠古為肅慎居地(又稱“息慎”)。兩漢時期為挹婁。南北朝時為勿吉。隋唐時期屬黑水[][],歸安東督護府和黑水都督府轄。遼金時期屬生女真,歸上京會寧府(今阿城市白城)轄。元朝,屬遼寧省中書省,境內設捻站、哈散千戶府、吾納忽站、塔海軍民萬戶府,屬水達達路(又稱“水韃靼”)。明朝,屬奴爾干都司轄,境內設:木蘭河衛、撒力衛、哈散千戶所、五納忽衛,皆為生女真居地。清朝,為呼蘭城守尉雍正十二年(1734年)設立,光緒十一年(1885年)改設副都統轄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吉林將軍奏:“以三姓西至阿勒楚喀地勢遼遠,驛道不便,請在巴彥蘇蘇(今巴彥縣)沿松花江北岸設置廟噶珊站(一站)、鄂勒果索站(二站)、崇古爾庫站(三站)、富拉渾站(四站)、佛斯亨站(五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1日,清廷朱批在崇古爾庫站設縣,取名大通縣。屬吉林省依蘭縣轄。宣統元年(1909年)6月,吉林省與黑龍江省劃江而治,松花江北歸黑龍江省,大通縣歸黑龍江省轄。1914年4月,奉內務省令,大通縣改為通河縣?h衙由崇古爾庫站遷至岔林河口(今通河鎮址)。1929年1月,鳳山鎮設治,為鳳山設治局,1933年改為鳳山縣。1934年12月1日,通河縣歸三江省轄。1939年6月,撤鳳山縣治,重歸屬通河縣。東北光復后,通河縣歸合江省轄。1946年隸屬松江。ㄊ枮I市),歸哈北專區轄,建國后至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并省、市建制、松江省撤銷,與黑龍江省合并。8月,通河縣劃歸黑龍江省轄。1956年3月,黑龍江省增設綏化專署,歸綏化專署轄。1958年8月,撤綏化專區,成立松花江專署,通河歸松花江專署轄。1960年撤松花江專署,歸哈爾濱市管轄。1965年恢復松花江專署。通河歸松花江專署轄。國務院1996年8月11日批準將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并,此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